客户咨询热线:181 4587 6528
微信二维码
微信二维码

微信咨询

微信公众号
微信公众号

微信公众号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阿里巴巴店铺
4产品百科
您的位置:首页  ->  产品百科  -> 常见问题

亲油疏水改性粉体:技术原理与应用进展

文章出处:常见问题 责任编辑:东莞东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:2025-03-20
  1. 亲油疏水改性的核心意义  
亲油疏水改性粉体是指通过表面处理技术,使原本亲水的无机粉体(如氧化铝、碳酸钙、滑石粉等)表面形成疏水层,同时增强其与有机基质的相容性。这种改性技术可显著改善粉体在油性体系(如塑料、橡胶、涂料)中的分散性、界面结合力及加工性能。例如,未改性的氧化铝因表面羟基(—OH)极性高,易团聚且与树脂相容性差,而改性后其表面能降低,与有机基体形成稳定界面,从而提升复合材料的导热性、力学强度等性能。  

2. 改性方法与技术原理  
2.1 化学包覆法  
化学包覆是主流的改性技术,通过偶联剂或表面活性剂与粉体表面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吸附,形成定向分子层:  
硅烷偶联剂:如KH-560(环氧基硅烷)、KH-570(甲基丙烯酰氧基硅烷),其水解后生成的硅醇基团与粉体表面的羟基键合,另一端有机链段(如环氧基、乙烯基)与树脂结合,实现“桥接效应”。  
钛酸酯/铝酸酯偶联剂:适用于碳酸盐类粉体,通过酯基与粉体表面作用,长链烷烃提供疏水性。  
硬脂酸及其衍生物:通过羧酸基团与金属氧化物(如Al₂O₃)反应生成金属皂化物,形成疏水层。  


​​

2.2 物理吸附与机械力化学改性  
表面活性剂吸附: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(如聚氧乙烯醚)通过亲水基团吸附于粉体表面,疏水链向外排列,降低表面能。  
机械力活化:通过球磨或气流粉碎激活粉体表面活性位点,增强改性剂吸附效率。  

2.3 复合改性技术  
结合多种改性剂或工艺,例如:  
硅烷+钛酸酯复配:针对多组分粉体(如高岭土-碳酸钙混合体系),硅烷优先包覆硅酸盐,钛酸酯覆盖碳酸盐,实现协同改性。  
原位聚合包覆:在粉体表面引发单体(如丙烯酸酯)聚合,形成致密高分子膜,提升疏水耐久性。  

3. 关键工艺参数与性能优化  
3.1 改性剂选择与用量  
针对性匹配:需根据粉体酸碱性、应用体系选择改性剂。例如,硅烷偶联剂适用于酸性粉体(SiO₂、Al₂O₃),而钛酸酯更适合碱性粉体(CaCO₃)。  
用量控制:理论最佳用量为单分子层覆盖量,需通过实验确定。

3.2 工艺条件影响  
温度与时间:硅烷偶联剂水解需适宜温度,反应时间过短导致包覆不均,过长引发自聚。  
分散设备:高速混合机、流化床反应器可提升改性剂分散均匀性,避免团聚。  

4. 性能表征与效果评估  
4.1 疏水性测试  
接触角测定:水接触角>90°表明疏水性。  
吸油值降低:提升其在塑料中的填充率。  

4.2 界面相容性验证  
FTIR/XPS分析:检测表面化学键变化,确认改性剂成功键合。  
复合材料性能测试:改性粉体填充的PVC薄膜拉伸强度提升,界面无孔隙。  

5. 典型应用案例  
5.1 油水分离材料  
通过硅烷偶联剂和钛酸酯复配改性氧化铝,制备超疏水粉体。  

5.2 高填充塑料与橡胶  
碳酸钙改性:铝酸酯偶联剂处理后的CaCO₃填充PP,填充量达70%时仍保持良好流动性和冲击强度。  
导热填料:疏水氧化铝粉体在环氧树脂中形成连续导热网络。  

东莞东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© 版权所有
 [BMAP] [GMAP] [后台管理] 访问量:  粤ICP备15090975号
联系客服

电话

小程序